AI时代还需要翻译高手吗 ?
作者:茹穗穗 自由译者和编辑顾问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和电脑网络普及,市场上有许多翻译软件,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在数秒钟就能达成。如果你不熟悉一个词/词组或者地名人名,在手机或电脑上输入该词汇到翻译网址就可得到答案,确实是个高效而且快速的助手。日常的简单对话可以靠软件顺利沟通,使得翻译速度和效率均有突破性的改进和提高。
对一些固定的语言搭配和常用词语,如国名、地名、人名,规范性的词语、专业词语、数字等,翻译软件可以提供基本正确的对译,然而,牵涉到一篇文章或整段的文本翻译,就显示出软件翻译极大的局限性。
各位可以试验一下,找一篇中等难度的专业或非专业文章 (不是日常对话的简单文本)让软件翻译,几秒钟后就能获得译文,快速且高效、省时又省力。
但只要细读译文,就会发现语言枯燥,有时词不达意,甚至会误导读者。因为翻译软件是采用逐字翻译,故译文的语言不够自然,太多翻译痕迹,译文须要经过有经验的译者修改润饰后,方可正式定稿。到2024年底为止,仍旧依赖人工翻译团队来处理重要文件。
谷歌等翻译软件已通过搜集大数据,有了很大进步,和几年前比较,译文更为通顺易懂、措辞和语法错误也相对减少,但翻译软件只能为译者提供可参考的初稿,译者须在初稿上修改润色和审定。故译者自身对译文的查错、纠错、编辑和审稿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如果属于专业性强的文件,还须要译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再次审阅和确认,以求提供精准无误的译文。
虽然人工智能(AI)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目前的翻译软件仍无法完整并精确地理解各个专业领域的背景语义和语境,无法运用人类所具有的常识来理解和判断原文,并翻译成自然流畅且符合信、达、雅标准的译文,也就不可能做出百分百正确无误的文件翻译。翻译软件若希望提供完全可靠且符合规范的翻译文本,可谓任重而道远。
至于文学作品翻译,乃是考验译者在两种语文上较强的语言和文学水平和功力,是个再创作过程。翻译软件没有人脑所具备的七情六欲,无法正确诠释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包括比喻、隐喻、夸张、幽默等等 )以及多重的双关语义,和富有各地不同文化、风俗、习惯、色彩的语境,也就不能提供读者所需要的震撼人心、感情丰富、有声有色的文学作品译本。
对于由AI生成的诗篇和作家写就的诗篇,放在一起请读一目了然就能识别出机器生成诗作的枯燥无味和了无新意,以及作家诗篇的有滋有味、意义深长并富有张力。今后的AI翻译能否独立完成文学作品翻译,仍是一个大问号。超速运转的电脑虽然速度超快,反应力超强并能够搜集庞大数据,但毕竟与感情丰富的人脑是不可比的。
目前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翻译尤其是笔译这门靠丰富实战经验取胜的专业,应当在一段时间里有存在之需要和市场价值,且不易被翻译软件完全取代。
语言文学译者软件译文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