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礼记·学记(六)【先秦】乐正克 拼音版
图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先秦】乐正克《礼记·学记(六)》
赏析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描绘了当时的教育者只是照本宣科,一味地诵读典籍,过多地进行提问训诫。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只是机械地传授书本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指的是教育者追求快速的进度而不顾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忽视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无法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批评了教育者不能引导学生出于真诚的兴趣去学习,也不能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才能和潜力。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和优势,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却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表明这样的教育方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教育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由于上述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和逃避的心理,对教师也心怀不满。他们觉得学习过程充满痛苦,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益处。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即使学生勉强完成了学业,所学的知识也很快就会被遗忘。因为这种教育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没有让他们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最后指出教育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是对整个不合理教育现象的总结和反思,强调了改进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性。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首先,教师应当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力手段。再者,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出于真心热爱而学习,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方法,避免陷入违背教育规律的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